多地近年面臨“用工荒”和“用工貴”,勞動密集型行業尤其如此,用“機器紅利”取代“人口紅利”,成了不少企業轉型升級的選擇。
  去年我國成購買機器人數量最多的國家
  “用工荒”和“用工貴”的狀況在多地凸顯。在此壓力下,一些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向“機器換人”。據瞭解,2013年,我國成為購買機器人數量最多的國家。
  一些已開展“機器換人”的企業初嘗技術紅利的甜頭。
  吉利集團各大工廠已經有300多台機器人在現場運轉,還有200台即將進入現場調試。吉利集團規劃發展部部長馮擎峰說,以杭州灣工廠為例,通過“機器換人”,生產效率提高了31%。
  “‘機器換人’是遲早要做的,遲換不如早換,早換早主動。”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說:“我國現在處於經濟低迷和科技高速發展的交會期,同時面臨勞動力成本迅速提高的問題,提高科技含量,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是我們轉型升級的唯一齣路。”
  “成本上升過快”是制約企業發展首要問題
  “用工荒”和“用工貴”日益成為東部沿海企業的困擾。浙江省不久前對千家工業企業監測顯示,有超過一半的企業認為“成本上升過快”是當前制約企業發展的首要問題,其中人工成本是企業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。
  杭州聖德義塑化機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毅說,公司提供給一線技術崗位員工的月收入為3000-4500元,並且每年增長15%,還提供免費集體宿舍,在這樣的條件下工人還是很難招到,缺口達30%。
  在此背景下,“機器換人”日益被企業所接受。中國在2013年購買了3.656萬台工業機器人,購買量超過日本,位居全球首位。近5年中國購買機器人數量年均增長三成以上。
 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仍顯落後
  “儘管中國機器人市場的增長有目共睹,但產業發展仍顯落後。”浙江大學校長助理朱世強說,“眼下國產機器人產業在關鍵零部件、標準的制定等多個方面和發達國家產品存在較大差距。”
  目前,國內大部分工業機器人市場被德國、日本等國外品牌占據。機器人控制器、精密的檢修儀器等關鍵產業零部件依賴進口,機器人領域的減速器由兩家日本公司壟斷;高速高精度運動控制器、交流伺服電機等也無法國產化。
  企業界關心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。萬豐奧特控股集團董事長陳愛蓮建議,儘快制定工業機器人行業準入標準,以避免盲目投資和惡性競爭,也有利於突破核心技術和健全機器人產業鏈。
  專家指出,機器人產業需要面對不同行業、不同工作環境、不同標準下的工作和服務,針對這一需求特點,除了批量化的企業,國內一些中小企業細分市場如果策略得當,尋找到新的市場機會,推出合適產品有很多機會。 據新華社電  (原標題:用工荒用工貴倒逼企業“機器換人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81weck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